您的瀏覽器版本已過時。我們建議您更新瀏覽器到最新版本。

 

【親子互動】《又不是我的錯?!》


孩子一下課,回到家就氣嘟嘟的鼓著腮幫子,大聲嚷嚷著:又不是我的錯,為什麼要罵我?詳細一問,原來是孩子原本是今天的值日生,因為要準備在運動會上表演節目而留在音樂教室裡練習,就沒把值日生該做的工作完成。

練習完樂器後,回到教室,就看到老師板著臉坐在桌旁。原來是同學在擦黑板時,將老師桌上弄得到處是粉筆灰,老師一見到孩子回到教室,立刻叫到前面來數落了孩子一番,說孩子沒有認真完成值日生工作。

 

孩子的委屈可想而知,實在不忍心再多說什麼,只好讓他發洩一下了!

孩子在團體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委屈,這讓孩子的情緒不穩定,也容易引發負面思考,較容易做出較消極的行為,當然,最受到影響的就是學習。

 

遇到這樣的情形,除了讓孩子發洩情緒以外,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多做些什麼呢?我們可以先傾聽與陪伴,鼓勵孩子將事情的始末一一說出來,在述說的過程中,要不停的提問。像是:當知道是值日生時,也知道自己要去練習,怎沒事先跟老師報告?同學幫忙擦黑板是故意要害你挨罵的嗎?還是因為熱心想幫你忙?如果你是老師,學生提出因為有其他任務,而無法兼顧完成原定工作時,你會怎麼處理?如果,你是老師,一看到環境髒亂,第一時間要找的人會是誰?

 

透過這些問題,幫助孩子反覆思考,瞭解每個人對問題的看法及處理方法,老師、擦黑板同學和自己的想法絕對是不同的。也因為不一樣,所以我們要想的是;可以怎麼做?如何不讓自己受委屈?就算有其他任務,也能將既定工作完成,也感謝同學的幫忙…………

 

讓孩子看清楚事件中,每個人的關聯,事件所產生的結果,決不會是單一人所產生的,清楚明白的了解自己在事件中是否有蒙受不白之冤?如果有,就要勇於為自己發言,若是沒有,就要接受被責罵的後果。然後把這樣的經驗記住,讓自己在下一次有相同處境時,可以運用過去的經驗所得來的處理方法。積極面對而不是陷入被冤枉的委屈中,一心只想著自己是受害者,不去看清事件本身,這樣的被害者情緒,若不能當下清除,將會在以後的日子中箝制孩子的思考,讓孩子帶著負面的情緒成長。那麼,孩子遇到這類事情的處理方式就是忍氣吞聲,永遠就會有莫名的”委屈”跟著他。~李玫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