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版本已過時。我們建議您更新瀏覽器到最新版本。

 

【親子互動】《孩子需要的是陪伴,而不是監督!》

 

  接到家長來電,有些情緒的跟我說:我每天至少花兩小時來跟孩子一起讀書、寫功課。就算是工作上再忙再累,我也都固定的和孩子在一起!今天,孩子竟然說:媽媽,妳在我旁邊,我根本就沒辦法專心,妳可以去做妳自己的事情嗎?妳不是很忙嗎?不用陪我了。這位媽媽,帶著受傷的心情,在電話裡說著。

 

這是許多家長遇到的困境。參加各式的家長課程,專家們都說:要多抽時間陪著孩子,多創造一些跟孩子再一起的機會,像是全家旅遊、看電影等休閒活動,或是家庭作業、睡前說故事之類的。其中,會提到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,若有家長的參與,能夠撥出時間在旁邊陪讀或是共讀,是可以增加讀書效率的。所以有許多家長就排除萬難,即使工作再忙再累,也要花一兩個小時陪孩子讀書。

 

這樣花時間花精神的陪伴,為什麼會讓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呢?

 

回頭想想,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在所謂的陪伴時間裡,常常就是擔心孩子功課寫不正確,而要求不斷的檢查再檢查?又或是看見字寫得不工整不好看,就要孩子重寫一遍?還是看到孩子簿本上的紅字,就急著罵孩子不用心,才會被老師寫紅字?在這些種種的不滿意中,孩子怎可能在家長的指責中輕鬆愉快?又怎可能有效率?

我想,在這樣的監督壓力下,孩子當然無法專心,當然希望爸媽不要在旁邊了!

 

那麼,到底要如何陪伴呢?

 

首先,爸媽自己要事先安排一些在陪伴的時間裡可以進行的活動,像是看書、織毛衣、處理一些文書、、等,但不能看電視電影或是看報,這類屬於休閒的項目。也許有人會質疑的問:不是要專心陪孩子嗎?是的,一定要專心。但這所謂的專心,不是專心盯著孩子做功課,而是專心的進行自己的事物,讓孩子有示範者可以學習專心,讓孩子感受到環境裡,有著親子各自的空間,要完成親子各自的責任工作。因為,專心必須是用感染的。

 

再來,就是在陪伴的過程中,孩子沒有主動發問,就不要主動的關注,只在一旁靜靜的做著自己的事情。但當孩子有想說的,就要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,專注的聽孩子說出需要協助的地方。

 

第三,陪伴時間若是超過一個小時,一定要休息十分鐘,讓孩子喝個水起來走動,這樣能夠幫助醒腦,對於下半段的作業是有好處的,家長自己也可以休息一下,跟孩子的作息步調相同即可。

 

最後,陪伴的重點絕不是解惑,如果孩子問到功課上不解的問題,請寫下來夾在聯絡簿當中,隔天帶至學校請老師回復解答。

 

家長們,只要做到這四點,我們的陪伴就是無壓力有助力的陪伴模式,讓孩子在不孤單的環境中,可以專注且獨力完成作業,有不懂的課題,也可以藉由家長的協助,將問題問清楚寫下來,這還可以練習表達力及提問力唷!!~李玫玨


孩子需要的是陪伴,而不是監督